• =?utf-8?Q?[WSJ]=20=E8=A5=BF=E6=96=B9=E5=A4=AE=E8=A1=8C=E4=BC=BC=E5=B0=8

    From Mobot@21:1/5 to All on Tue Jun 27 15:36:33 2023
    XPost: alt.chinese.text

    交易员们认为美联储从现在开始就没有欧洲央行那么鹰派了,而英国央行则比两者都要早。



    Jon Sindreu

    2023年6月27日13:20 CST 更新



    鉴于西方经济体形势各相同,各央行可能会尝试走同方向的政策道路。但话又说回来,也许并会。

    在经历了一年除了中国和日本几乎到处都在加息的情况后,本月有很多迹象表明,货币政策可能终于开始分化。一方面是一些国家的通胀率下,官员们可能很快停止收紧政策。投资者认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今年只会加息一次,使主席威尔(Jerome Powell)上周四暗示他的目标是加息两次。瑞士央行在上周收紧政策之后,正发出更为温和的政策信号。

    另一类是使通胀放缓,但立场变得更偏紧缩的央行,比如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后者似乎对数显示欧元区经济衰退并担心。

    最后,还有一类央行则因为通胀没有变化而更加激进,包括澳大利亚央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瑞典央行(Riksbank)和挪威央行(Norges Bank)。最要的是英国央行,该央行上周提高了借款成本,似乎
    肯定了市场的预期,借款成本将高达6%,这将及依赖房地产的英国经济。

    上述一系列的情况似乎需要一系列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投资者开始押注各央行将选择同的政策方向。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涨幅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的2年期国债,其中
    国国债涨幅居首。

    美元处于市场动的中心;在新冠疫情期间,美元累积了惊人的涨幅,而现在,美元将回吐部分涨幅。尔街日报美元指数在过去一个月里下跌了1.4%,美元下跌正在帮助提美国企业的海外利
    ,随着美元走弱,标普500指数走高,而海外股市受。美元贬值还可以提美国出口产品相较其他国家的竞争力。

    过,各家央行的政策分化会持续吗?我们有理由表示怀疑。

    首先,这违背长期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只有到60%的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走向与主流政策路径保持一致。而在过去年里,这一比例平均达到了80%。尽管与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的固
    汇率时代相比,现在官员们在制定本国政策时有更大的灵活度,但考虑到美元的影力,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往往会让自家的货币政策路径要偏离太远。

    一些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现象)一个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已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虽然美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可能会削弱一些这方面的联系,但西方经济体是一脉相承、
    紧密相连的。

    现在,美国和欧洲货币政策之间的差异可能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大,因为在后疫情时期,从商品到务的消费正在经历平衡,而且,相比美国,制造业在欧元区的比更大。同样,英国常的
    高消费者价格涨幅看起来可能会向生产者价格涨幅靠拢,英国5月份生产者价格同比涨幅已从一年的23%至0.5%。

    关键的一点是,发达国家的失业率一直较低。

    当然,经济差距无论如何可能都会扩大。上周五的采购经理人调查显示,欧元区、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务业正在大幅趋软,但美国的情况要好得多。

    便如此,央行还有另一个抱团的理由:群体思维。

    2021年,西方央行行长几乎一致宣称通胀是由瓶颈引发的“暂时”现象。但2022年,他们突然站在极端紧缩的立场上,并接受了通胀由需求主导的解释,尽管当年爆发了俄乌战争。全球各地采取完
    一样的应,这很奇怪,尤其是因为疫情期间各国财政政策的慷慨程度差异很大。

    这从众现象可能映了西方官员相似的文化和学术背景。令人关注的是,日本央行违逆市场预期,继续实施刺激性措施,至少截至目是这样。

    Vanguard的全球利率主管Roger Hallam也指出,当央行官员的预测出错,他们的信心会受到害。“他们对自己牢牢掌握了造成通胀的原因的想法感到安。”

    确定性使得随波逐流更有吸引力,因为如果别人也犯了错,自己出错的代价就更小。最近,利率制定者,尤其是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利率制定者,一直竭力为自身行动提出理论依,时常警
    告说薪资-物价会螺旋式上,而无自己的研究证实这一点。他们正处于尴尬境地: 一方面,他们的声誉取决于能否实现主观设定的2%通胀目标,另一方面,往往上风的都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素。

    之亦然,2008年后的货币政策情况也是如此。当时,各国通胀率一直低于目标,促使各央行彼此效仿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但对其运作方式没有一致的看法。曾被宣扬为灵丹妙的
    案如今已悄然被新归类为基本无效。英国央行的Silvana Tenreyro在4月份的一次讲话就是最近一例。

    在通胀率回到2%的国家,排除出现货币政策分化的可能性,瑞士或许很快就会出现这情况。然而,在大多数地方,投资者可能会发现,无论国内经济状况如何,“在更长时期内保持更高利
    ”的说法都是行得通的。至少,在各央行集体改变主意之是这样。

    https://cn.wsj.com/amp/articles/%E8%A5%BF%E6%96%B9%E5%A4%AE%E8%A1%8C%E4%BC%BC%E5%B0%86%E5%88%86%E9%81%93%E6%89%AC%E9%95%B3-%E4%BD%86%E4%B8%8D%E8%A6%81%E4%BD%8E%E4%BC%B0%E5%85%B6-%E6%8A%B1%E5%9B%A2-%E6%84%8F%E6%84%BF-b99386fc

    Tue, 27 Jun 2023 13:33:04 +0800

    --
    Mobot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article, you can simply leave them by replying to this post. However, if you have any comments about this bot,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in the cn.fan group.

    --- SoupGate-Win32 v1.05
    * Origin: fsxNet Usenet Gateway (21:1/5)